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家視角 » 正文

      城市管網建設“重地上輕地下”已成頑疾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20  瀏覽次數:15144
      核心提示: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爆燃事故不僅敲響了安全警鐘,也引發了人們對城市地下管線管理和規劃問題的關注。11月28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爆燃事故不僅敲響了安全警鐘,也引發了人們對城市地下管線管理和規劃問題的關注。11月28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部署對全國油氣輸送管道和城市地下管網開展安全整治。安全整治將重點排查規劃設計、管線質量、保護措施、維護運行監測、監督責任、應急預案和演練、基礎管理等7方面內容。
       

          就地下管線安全問題,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了多名專家,他們認為,城市管網建設“重地上、輕地下”已成頑疾,并且國家目前只有有關專業管線的法律,沒有管線綜合管理的法規,由此也埋下了許多安全隱患。

        “是管線規劃問題更是企業管理不力”

        “為什么不疏散群眾”、“為什么引起爆炸”、“為什么泄漏的原油會進入市政排水暗渠”、“是規劃的問題還是設計的問題”,對于“11·22”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爆燃事故,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在11月25日的事故調查組會議上連發15問的場景讓人記憶深刻,更喚起了人們對平日里不甚關注的地下管線的重視。

        11月27日,中石化方面宣布,鑒于管道儲運公司黨委書記田以民、管道儲運分公司總經理錢建華在“11·22”事故中負有直接領導責任,中石化集團黨組決定二人停職檢查,并配合協助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再行處理。此外,從27日起啟動安全生產大檢查,全面排查各類管網隱患。

        這起事故不僅造成了中石化現場維修人員傷亡,也給當地居民生活造成了諸多影響。從媒體報道得知,輸油管線緊挨著居民小區,事故發生后附近區域大面積停水、停電。對此,有人質疑,輸油管線鋪設位置是否存在問題?

        “輸油管線是生產性質的,應該遠離居住區。”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全國抗震防災規劃審查委員會委員戴慎志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他解釋,地下管線從用處上分,有生產型和生活型,像青島黃島的輸油管線是生產性質的?;て髽I的氣體管線等都應當遠離生活居住區,“因為這些是容易引起燃燒爆炸的,應該有專用的管廊。”

        青島方面早先也承認,管線情況非常復雜,在多年的城市建設中,輸油管線與市政管線交叉,不規范。

        “根據行業規范,后建管道應當避讓先建管道。”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市政工程系副教授李樹平說。根據城市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管線與管線之間也要有安全距離,“為防止管道之間出問題互相影響,工程規范要求管道之間必須要有水平凈距和垂直凈距,輸油管道與其他管線的水平凈距和垂直凈距分別是1.5米和0.25米,目前還不清楚黃島的輸油管線符不符合要求,需要看調查組的最終結論。”

        李樹平認為,除了管線鋪設位置存在問題,在日常管理維護方面也要注意疏漏,“現在城市管線都有年頭了,一些城市管線已經使用了四五十年,老化和腐蝕的管線很多,所以日常維護和巡檢都需要格外用心才行。”

        據報道,11月22日凌晨3點,青島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即出現泄漏,但直到上午10點30分發生爆炸后,青島市政府層面才得知此事。“中間相隔了7個小時,反映出企業應急方案有問題。”戴慎志告訴記者。

        全國地下管線家底不清

        “地下管線在咱們國家分兩大類:一是長輸管線,主要承擔省際、城市之間的能源、信息、資源等輸送功能;另外一類是我們常說的城市地下管線,主要承擔城市的能源、資源、信息溝通等保障,以及排澇、排污等功能。”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勘察院副總工程師江貽芳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目前長輸油氣管道規劃是由中石油管道局和中石化管道局負責。”在江貽芳看來,由于歷史原因以及體制原因,城市缺少準確、完整的地下管線信息,業績考核主要基于經濟考核,使得我們對地下管線規劃重視程度不夠,無規劃、規劃缺乏可執行性、規劃監督缺失在城市里普遍存在。

        為此,國家住建部門在2012年時提出要加強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要求“各地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可以為城市規劃設計和建設提供必要支撐,可以為地下管線運行維護及城市管理提供參考依據,但前提是采集必要的數據,這就需要對地下管線進行普查。”江貽芳說,2005年《城市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管理辦法》實施之前,每年有10多個城市做地下管線普查,辦法出臺之后,每年有二三十個城市做普查。

        為獲取參考依據,住建部門2011年時提供經費給江貽芳做國內地下管線的調查課題。江貽芳在2012年的調研顯示,2000年至2011年間,全國共有253個城市開展過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到目前為止,地下管線家底不清的現狀在全國還是普遍存在的。”

        2004年,上海有兩個區進行燃氣管道改造,由于資料不準確,管線埋設深度不達標。在施工過程中按照原來申報的埋設深度去挖掘,總是挖斷管道。于是,他們請江貽芳進行地下管線探測,幫助他們分析資料,摸清楚地下管線的深度和位置后,重新制定施工計劃。最后根據準確的資料,才完成了燃氣管道的改造。而造成這一事件的原因是之前的施工方沒有嚴格執行規劃部門的施工標準,施工圖紙與實際情況不一樣。

        按照《城市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各地的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應當繪制城市地下管線綜合圖,建立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并及時接收普查和補測、補繪所形成的地下管線。而事實上,全國擁有城建檔案管理機構的城市并不多,“擁有城建檔案管理機構的城市首先是做過地線管線普查的,在253個做過普查的城市中,只有少數設立了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江貽芳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不僅如此,即使設立了城建檔案館的城市,也還只是停留在“沒有把信息用活的初級階段”。這在江貽芳看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當前的信息收集只是為了收集而收集,還沒有形成動態更新的機制,因為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是事業單位,不會主動去采集數據,而是等著企業主動上交;其次是,當前的城建檔案沒有得到高效、低成本的利用,企業如果需要資料數據還需要花錢去購買。

        “企業如果想鋪設管線,需要報規劃部門審批,建設方需要提供施工地域的地線管線資料,這些都是企業自己到城市各個部門去收集,去探測的。而現狀是,企業提供給規劃部門的數據不一定準確,規劃部門再根據這個不準確的數據給施工方指定空間位置,循環反復。由于很多數據有問題,給城市地下管線建設造成了消極影響。”因此,江貽芳建議城建部門建立信息共享平臺,讓企業能高效、低成本地獲取資料數據,避免一些企業圖省事、省錢偷偷施工。

        出臺地下管線地方法規的省、市還很少

        據了解,為了規范城市地下管線管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一些城市已經出臺專門針對地下管線的地方政令。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蘇ICP備17076548號-1

      ?

      微信掃一掃

      在線客服
      亚洲人成色777777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