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工程建設 » 正文

      蘇州護城河以內14.2平方公里將建設“大景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10  瀏覽次數:15347
      核心提示:作為一核四城之核的姑蘇區,今年在古城復興、創新驅動、文化引領、民生優先等方面做出亮眼成績的同時,又在謀劃新一年的工作布局
       作為“一核四城”之“核”的姑蘇區,今年在古城復興、創新驅動、文化引領、民生優先等方面做出亮眼成績的同時,又在謀劃新一年的工作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城保護這一板塊中,姑蘇區將分步打造護城河以內14.2平方公里古城“大景區”。這是昨天從姑蘇區召開的區委二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傳出的消息。

        如何擔起做實做亮歷史文化名城之“核”的重任,在昨天的會議上,姑蘇區傳遞出一組積極的數據: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60億元,增長6%;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億元,增長2%;全年新增企業15500家,新增注冊資本712億元;出臺“人才新政20條”;新增就業崗位6.9萬個……尤其是最具蘇州韻味的古城保護更新利用這一方面,姑蘇區更是重點發力:平江片區保護示范工程設計方案基本完成;交通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兩路三坊”整治,特色街景亮化環境綜合整治有序開展;虎丘綜改、桃花塢、漁家村等重點保護項目有序推進;古井保護清淤工程順利完成,山塘歷史街區西段風貌整治工程完成規劃論證并實質啟動……

        姑蘇區深知,把古城保護好、建設好、傳承好是歷史使命,也是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示范區的現實需要。明年,姑蘇將以古城復興戰略為引領,推出一系列創新舉動。首先是推動《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制定出臺。據悉,《條例》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并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將于明年施行。同時,通過制定條例相關配套辦法和技術導則,使其在產業業態調整、傳統民居保護修繕等關鍵領域發揮作用。加快古城保護補償辦法的起草進度,拓寬社會資本、社會力量參與古城保護渠道。

        而在探索古城景區化管理上,姑蘇區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分步打造護城河以內14.2平方公里古城“大景區”。事實上,今年姑蘇區通過挖掘古城文化內涵,整合旅游資源要素,在探索新型的旅游模式上做了積極的嘗試。比如,開展“姑蘇好白相”古城全域之旅、“發現姑蘇”環古城河健身步道徒步等系列活動,打造城市微旅行線路12條等。明年的“大景區”,將是探索古城景區化的深化的實踐。與此同時,通過高起點規劃整體布局,在全域景區化、交通智能化、產業高端化、服務精準化等方面明確標準、細化規定,著力提高古城保護的頂層設計水平。高質量完善配套設施,加快推進古城保護和管理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融合,著力構建智慧城市生態圈。(記者 陸嶸)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蘇ICP備17076548號-1

      ?

      微信掃一掃

      在線客服
      亚洲人成色777777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