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家視角 » 正文

      中科院徐旭東:開發地下空間以帶動地下管網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05  瀏覽次數:14588
      核心提示: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快速路、城市主干道、軌道線的建設讓城市面貌一年一個樣,但城市地下管網的建設更新速度卻遠遠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快速路、城市主干道、軌道線的建設讓城市面貌一年一個樣,但城市地下管網的建設更新速度卻遠遠滯后于地上的變化。這兩年,一到夏天,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大城市里都可能因為一場大雨而交通癱瘓,"看海"一詞流行,表達著人們對城市內澇的無奈心情。

        這次兩會,不少代表委員們再次聚焦城市內澇頑疾,基層代表談體會,專家學者出主意。城市內澇難題如何破解?

        這兩天,武漢雨水不斷,部分中心城區,積水重現。武漢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處長項久華解釋,武漢的地下排水設施,總體設計是一年一遇。如果瞬時降水量過大,單靠自然力量無法讓雨水排盡。在武漢,中心城區管網的水基本都是通過市屬13個泵站進行抽排。即便如此,城市排水設備數量不足,武漢城區還是頻頻出現內澇。實際上,武漢的城市"內澇"只是全國城市內澇問題的縮影。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的關注點正在于此。

        徐旭東:我就建議地方政府領導比如有錢,可能要修地鐵、地上修路或建有些標志性建筑,把地上的搞得差不多了的情況下,要投入精力把地下空間這些問題解決。全國地下管網建設都是個通病。

        關注城市內澇頑疾,關注地下管網脆弱的代表委員不止徐旭東一人,王潤梅,來自山西的一位基層代表,她的日常工作正是地下管網的清掏和疏通。王潤梅用自己的實際工作說話,地下管網老化,是城市的共性問題。

        王潤梅:這么多年比較重視地上的工程,地下管網的改造有點落后,我覺得比較要細,而且經過多年的使用有些可能就斷了,而且有些井位安排的不合理,也有一點原因??傊?,因為它里面老化,雖然看著那么粗,但是里面已經是越來越細了,而管子里有些時候是我們解決不了的。

        聽王潤梅淡然地講述了她再熟悉不過的工作,似乎可以品出些許基層工作者的無奈與希望。

        王潤梅:有的時候,我真的在那一站,雨下多長時間,我站多長時間,只要一下雨,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積水的地段。真的可無奈了,作為市政專業人員,但是我無能為力,我盡我最大能力,我也沒辦法讓水趕快放了,只能慢慢的流。

        城市的地下管網建設破在眉睫。但如何解決龐大的資金缺口?也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全國政協委員徐旭東還專門做了調研和比較,也有自己的建議。

        徐旭東:因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帶動地下管網,否則這錢從哪里來。怎么樣把地下空間開發起來,它有了商業利益,同時把地下管網問題也解決了。如果能像東京、巴黎那樣非常發達的一個地下空間利用它,同時把管網也布在那里。這樣不就錢也有了,問題也解決了。所以要結合起來弄。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蘇ICP備17076548號-1

      ?

      微信掃一掃

      在線客服
      亚洲人成色777777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