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海剛
山西光華鑄管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山西省人大代表
山西省民營企業家協會理事會副會長
山西省工商聯常委
山西省勞動模范和“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山西省“優秀青年企業家”
呂梁市“十大杰出人物”
山西省“捐資助教先進個人”
光華鑄管的發展與未來
———專訪山西光華鑄管有限公司董事長侯海剛
———專訪山西光華鑄管有限公司董事長侯海剛
《城市管網》:請你簡單介紹一下光華鑄管的發展和現狀?
侯海剛:我們山西光華鑄管有限公司位于文水縣東莊鑄造工業園區,占地860畝,員工1158人。是集冶煉、發電、鑄造、物流、外貿于一體的大型鑄管制造企業。擁有固定資產11.09億元。集團化經營初具規模,是國內民營企業規模最大的球墨鑄鐵管生產廠家,山西省工業轉型百強潛力企業之一。
公司根據國家《鋼鐵產業政策》的要求,針對當時的實際發展情況,為了調整產業結構,實施爐前鑄造,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轉型升級,我們于2008年初,開始籌建球墨鑄鐵管項目。
現在,公司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完善的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先進的研發檢測設備以及成熟的生產工藝保障,使光華鑄管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值得信賴。
公司目前的生產規模已經具備30 萬噸/年離心球墨鑄鐵管生產能力。有DN80—1200mm水冷金屬型離心球墨鑄管生產線3條,DN1200—2600mm熱模涂料法離心球墨鑄管生產線1條。產品有T型接口DN80—1200×6000mm離心球墨鑄管17個品種;T型接口DN1200—1600×8000mm離心球墨鑄管3個品種;K型接口DN1400—2600×8000mm離心球墨鑄管8個品種。
另外,我們出臺《山西光華鑄管有限公司設立科技發明創新獎及獎勵辦法》,以科技帶動產量質量,帶動安全效益。擁有7項技術專利全系20多個品種的球墨鑄管均為山西省名牌產品,山西省著名商標。
《城市管網》:在光華鑄管的發展史中,有哪些重大的變革?
侯海剛:2002年3月,創辦了山西光華冶金有限公司,建成了第一座125m3高爐。
2003年3月,第一座125m3高爐正式投產,我們同時又規劃籌建上馬了2×3000kw自備電廠,實現了利用高爐煤氣自備發電的良性循環。
2004年,遭遇了近八個月的非典襲擊。我們克服非典帶來的各種不利因素,相繼又籌建了第二座125m3高爐,并且上馬了燒結廠、球團廠和精選廠。
2005年,我們將原2×125m3高爐改造成2×208m3高爐,全年產鐵35萬噸,完成了歷史性的資本積累,生產管理實現了質的飛躍。
2006年,我們堅持“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狠抓安全生產、謀求新的發展”這一精神,又上馬了1#2#高爐配套的噴煤新工藝。
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嚴重沖擊。我們在經歷了第一次創業起步后,又面臨新的發展難題?,F有高爐生產政策不允許,不產生鐵又去干什么,怎樣保高爐謀發展成了我們面臨的重大難題!退---關閉企業,設備拍賣,人員放假;進---上什么項目,該走那條路,出路在哪。經過一番考察,特別是南方和沿海城市。我們看到了城市快速發展的步伐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的反差,認識到城市地下管網的建設將有一個巨大的空間。在淘汰落后產能和建設資金偏緊的雙重壓力下,我們一方面抓住山西省“兩區開發”和呂梁市“雙百雙千”工程全面啟動大會戰的歷史機遇,一方面收集、匯總、、篩選大量信息,經有關專家學者論證后,我們毅然選擇了與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短流程鑄造—年產30萬噸離心球墨鑄管生產項目。
2008年,我們既要確保冶煉廠穩定運行,又要抓好鑄管的資質認證和基礎設施建設。倒排工期,整整7個月,離心澆注出了第一根球墨鑄管。團結拼搏的碩果,技術攻關的結晶, 公司由此更名為:山西光華鑄管有限公司。
2009年,面臨低迷的經濟形勢和嚴酷的市場環境,我們在夾縫中頑強生存,積蓄力量。實現了DN100-800mm生產線的全面投產,光華鑄管實現了零的突破。
2010年,我們深入了解鑄管水網改造工程的差異性和適用性信息,在穩定DN100-800mm生產線的基礎上,又快速啟動上馬了DN800-1200mm水冷金屬型生產線和DN1200-2600涂料熱模法生產線。達到了年產離心球墨鑄管30萬噸的生產規模,形成完整的產品系列并且要占領鑄管高端市場。
《城市管網》:光華鑄管的品牌建立和市場開拓,通過哪些渠道和方式推廣?
侯海剛:主要通過信息網站、宣傳畫冊、銷售介紹、經銷商搭橋,召開全國性鑄管工作會議等形式推廣,另外,還利用我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向省住建部等單位遞交議案。特別是2013年6月,和新疆水務公司簽訂的DN2200mm和DN2400mm大口徑球墨鑄管合同的實施,為創建“光華”品牌打了一個漂亮仗。